機械零件設計中的工藝性及標準化
一、工藝性
良好的工藝性是指所設計的機械零件能用最短的時間、最少的勞動量、最低的製造費用生產出來,且裝拆、維修方便。零件製造一般包括毛坯生產、切削加工、熱處理、裝配等階段,各階段都是有機聯繫著的,設計時必須全面考慮。
1、零件的結構與生產條件和規模相適應
2、毛坯選擇合理
3、結構和形狀應簡單合理
4、規定合理的製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
5、滿足熱處理的要求
6、考慮裝拆的工藝性
。
二、標準化
標準化是指對零件的尺寸、結構要素、材料性能、檢驗方法、設計方法、製圖要求等製定出各式各樣的標準,供大家共同遵守。與標準化密切相關的是零部件的通用化、產品的系列化。
1、採用標準結構及零部件,可以簡化設計工作,縮短設計週期,提高設計質量。
2、便於安排專門工廠採用先進技術進行專業化大生產,保證產品質量,並能大幅度降低勞動量、材料消耗和製造成本。
3、技術條件和檢驗、試驗方法的標準化,可以改進和提高零部件的質量。
4、增強互換性,便於維修。
三、機械零件設計的
產品設計過程是智力活動過程,它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創新思維活動,設計過程是逐步逼近解決方案並逐步完善的過程。設計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。
1、設計過程要有全局觀點,不能只考慮設計對象本身的問題,而要把設計對像看作一個系統,處理“人—機—環境”之間的關係。
2、善於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方法,注意考慮多種方案的解,避免解決問題的局限性。
3、設計的各階段應有明確的目標,注意各階段的評價和優選,以求出既滿足功能要求又有最大實現可能的方案。
4、要注意反饋及必要的工作循環。解決問題要由抽像到具體,由局部到全面,由不確定到確定。